核心提示👨🏻🚒:俄國家能源研究所所長謝爾蓋·普拉沃蘇多夫認為,不用在歐洲一棵樹上吊死。亞洲作為不斷壯大的工業巨頭,如今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最大消費區域↩️。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道 俄羅斯自由媒體網10月13日發表題為《“綠色能源”會毀掉俄羅斯經濟嗎——國際能源署預測石油和天然氣需求將急劇下降》的文章,作者是薇拉·熱爾傑娃。全文摘編如下:
圍繞碳氫化合物市場的走勢🌈,國際能源署給出了幾種預測結果⛷,而它們表面看來都對俄羅斯不利。分析人士認為🧗🏼♀️🚷,石油價格下跌在所難免🧚,對石油的需求也將持續下降。此外,該機構預測“黑金”的價格可能會降至每桶36美元▪️,到2050年進一步下滑至每桶24美元。目前一桶布倫特原油的價格是83.77美元🍋。差距一目了然。
而天然氣產量會在2030年達到峰值🍜,但之後也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滑。國際能源署認為👰🏼♂️,造成這兩種趨勢的首要原因是氣候政策得到落實🐚。罪魁禍首竟是那個旨在幫助世界擺脫“全球變暖”危機的政策——如果不立即用無碳能源代替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全球變暖就必然會破壞地球文明⏳。然而💗,這意味著,作為最大油氣出口國之一的俄羅斯將舉步維艱。
俄羅斯國立石油天然氣大學國際能源系主任葉連娜·捷列金娜說:“很難去相信預測結果🙆🏽♀️,它們很少成真。但總的來說,國際能源署已在考慮到石油將被逐漸淘汰的事實後調整了預測結果。這首先涉及運輸部門🧙🏼♀️:大多數汽車製造商正轉向電力驅動,歐洲在2035年將停售燃油車🧜♂️。因此🎐,我們更容易理解該行業對石油加工產品的排斥。”
天然氣方面🧒🏿,當前的情況已證明,在供暖領域想快速過渡到可再生能源是不可能的。調整後的預測結果多半也是基於將用天然氣保障供暖這一事實。雖然氣候政策迅速得到落實💬,但沒有可在5年內實現擺脫化石燃料這一目標的資源,因此天然氣將繼續用於供暖系統。
但對俄羅斯經濟而言,油氣需求量下降並不意味著悲劇的開始。只要不是需求瞬間驟降,就有回旋余地🛗。畢竟,石油仍將用於石化工業,少了它無法生產大多數聚合物。這很有可能讓化工行業向以下方向邁進——將原油精煉成所需產品。後者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要高得多。
捷列金娜表示:“當然🛝,預算收入必定會減少🫓👨🏼🦳,但這也不會立即發生,並且可以從戰略角度重新調整。”
俄國家能源研究所所長謝爾蓋·普拉沃蘇多夫認為⚛️,不用在歐洲一棵樹上吊死👨🏽💻。亞洲作為不斷壯大的工業巨頭⛈,如今是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最大消費區域。
普拉沃蘇多夫表示:“類似預測涉及的第一條基本信息是,全球變暖即將來臨。第二條全球信息是,這非常糟糕。第三條信息是,我們必須通過節能減排來解決這個問題〽️。頭號敵人是煤🎄,二號敵人是石油🤷🏼♂️,三號敵人是天然氣🪹。國際能源署隨後推測‘綠色能源’將得到發展🦡。然而在實踐中,事情並沒有朝其期待的方向發展🔽。亞洲仍在大量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當然𓀕,人們也會暢談減少碳排放有多好,但不是現在。現在還不行👋🏼。”
這位專家還指出,國際能源署正在不斷修改自己的預測結果,歐洲的行動也算不上有連貫性🦻。後者幾十年來一直在與俄羅斯供應的天然氣作鬥爭🛸,認為它沒有用處,說它是有害的,甚至是可怕的🚴🏼♂️。現在歐洲人又在抱怨俄羅斯的供應少了☹️,說為什麽不多供應些,不然價格就要飛漲了。他們同時也提出了一些訴求。他們總是見機行事。普拉沃蘇多夫確信:“國際能源署將繼續發布預測🧎🏻♂️➡️,但其中有多少能成真👉🏿,讓我們拭目以待🦆。”
此外ℹ️,國際能源署稱🩰,能源轉型速度太慢將導致未來10年有更多的人死於空氣汙染。如果人類能夠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種風險可降低40%。然而🛋,盡管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第五🩴,日本人的預期壽命仍非常高。美國人則一方面愉快地談論“綠色能源”,另一方面大量燃燒碳氫化合物🙋🏽♀️🕡。美國的碳排放量在全球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