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商業銀行競相布局千億“金融雲”市場

發布者:陳老師發布時間:2023-03-27瀏覽次數📨:10

隨著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和相關政策標準的日趨完善,我國金融行業上雲進程呈加速態勢。繼去年6月銀聯雲生態合作夥伴大會發布“銀禾計劃”之後⬛️,包括建設銀行、郵儲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蓄勢發力金融科技, 陸續推出自己的“金融雲”平臺,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對此,業內專家表示9️⃣,在政策日漸明朗的支持下🩳,我國千億元金融雲市場或將迎來爆發性增長期🔶。

  “建行雲”上新 推三大類服務套餐

  兔年剛一開年🔁,以“雲·行金融之道𓀊,建可信未來”為主題的“建行雲”發布會在京正式開幕。建設銀行首批推出三大類10個雲服務套餐♜,為行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發布會上,建行還推出“雲霄”生態合作計劃並公布首批39家“建行雲”生態合作夥伴。

  建設銀行董事長田國立表示,建行不斷研究、豐富和打磨“建行雲”這一新型基礎設施🤰🏿,依托數字新基建在全國進行算力布局👷🏼,規劃環京😲、中西部等四大數據中心集群,以“技術+業務+應用”為驅動🦮,致力於成為雲計算領域最具專業性的金融集團之一。

  記者獲悉🐔,目前“建行雲”率先通過多項業界評測及金融雲權威評估,標準算力規模超速增長,已達5年前的68倍,算力水平同業領先,已成為建行各項戰略發展的基礎支撐🤵🏻‍♂️;建行生活🧑‍🦽‍➡️👨🏽‍🏭、住房租賃、智慧政務等金融和生態在雲上的發展壯大,實現了內部發展與對外賦能的互相促進和良性循環。

  事實上👯‍♀️,早在2013年,建行就構建了當時國內金融業規模最大的私有雲🤦🏼,支撐了新一代核心系統數年的建設和推廣♐️。2018年🧑🏻‍🌾,在金融科技戰略拓維升級過程中,建行審時度勢🏄🏼‍♂️,迭代升級建設了具備新金融共享特征的行業雲——建行雲,逐步走過互聯網、信創、全面融合等技術階段,全面支撐智慧金融和智慧生態業務發展🏃‍♀️,成為新金融行動的重要依托👩🏻‍🦽。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建行把金融科技提升至全行重要戰略地位🙋‍♀️。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建行金融科技投入達235.76億元,較上年增長6.64%🙆🏽‍♀️,占營業收入的2.86%。2018-2021年建行金融科技累計投入773.16億元🧫,年均增長18.98%🚛;集團金融科技人員從2017年底的6983人增長到2021底的15121人🤽🏼‍♀️,年均增長21.31%🐓。

  “現在建行雲已進入自主可控👙、全域可用、共創共享的新發展階段,我們依托雲計算的力量🤹🏻‍♀️,在打造‘服務社會美好事業’的同時,也探索出改變大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一種全新範式🩼。”建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介紹稱✌🏼。據悉,建行未來將通過核心銀行套餐,更好推動中小銀行上雲,做大建行雲的價值🎅🏼。通過災備雲、研發雲等套餐,更好推動各類金融機構獲得更穩定、高可用性基礎設施底座⏮,更好適應各類金融業務全面雲化的需要。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EON4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金融雲一方面是為了銀行內部的需要,應對某些活動期間的流量集中問題,另一方面是為了外部獲客,通過提供金融雲解決方案,為外部金融機構和企業提供金融解決方案,以此來拓展銀行獲客邊界,增加線上用戶的觸達能力。

  規模有望破千億 “金融雲”競相布局

  艾瑞咨詢此前發布《2022年中國金融雲行業研究報告》指出,雲計算作為底層基礎類技術🧘🏿‍♀️,可以整合算力與網絡資源🧔🏻‍♂️,並為其他新型技術的應用作良好支撐。在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IT架構升級、業務模式數字化轉型、頂層政策標準指引、金融信創需求驅動等因素的影響🍎,金融行業上雲進程不斷加速,我國金融雲行業步入到應用深化發展的中期階段🧏🏻‍♀️。2025年我國金融雲市場規模有望破千億元🧖🏿‍♀️。

  事實上,“建行雲”只是一個“縮影”。早在2020年12月9日,中國銀聯就正式發布金融級雲服務“銀聯雲”。3月1日,金電雲官微顯示🎳,其已與中國電子雲、騰訊雲、華為雲三家雲服務商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據介紹,金電雲於2010年9月以央行中小金融機構災備外包服務中心的身份在中國金融電子化公司成立,去年8月落戶深圳🤹🏽🅱️,重新整合優勢產品及服務,向全國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雲服務及一體化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除建行外,其他銀行上雲節奏也持續加快🪙。工商銀行強化雲平臺推廣實施,強化分布式技術體系的日均服務調用量超過150億次。此外,農業銀行計算資源雲化率達到91%,郵儲銀行零售端已完成190個系統的私有雲平臺部署🎊,中信銀行基礎設施雲化率達到99.7%🙅🏿‍♂️。

  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最新發布的《中國金融雲市場(2022上半年)跟蹤》報告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金融雲市場規模達到34.3億美元。其中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為23.29億美元,解決方案市場規模為11.05億美元👊🏿。作為深度分布式改造和基礎設施算力升級的主戰場,金融雲在整體大環境出現波動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較高速增長,本期同比增長29.3%🤶🏼🙁。其中,圍繞著核心系統分布式改造產生的咨詢🦶🏽😼、建設、研發等多維度的賽道已經展開,並與當前“數倉一體”“國產分布式數據庫”“自主研發”等一系列熱點有機結合,成為金融雲未來發展熱點領域之一。

  頭部銀行基本“上雲” 中小銀行仍待破題

  金融科技無疑是做好銀行經營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但並非所有銀行都有實力參與這場高投入的金融科技“競賽”🦶🏽。據多名雲服務商內部人士透露🦾,目前🧑🏼‍🚀,從銀行業整體上雲進展來看,頭部銀行基本完成建設,中小銀行持續加碼,但實際進展相對較慢。

  對此👍🏼,有銀行業內人士坦言,中小行上雲難點主要因為不同銀行的認知存在差異,可能對上雲的價值、合規性、安全性的質疑大於期待;其次,銀行自建本地雲的人才稀缺,成本投入大,難以覆蓋雲平臺建設投入及上雲的系統改造成本等等🌺;再者,單純的系統部署上雲為銀行帶來的業務價值有限,在系統上雲👩🏼‍🦱、數據上雲、業務上雲等方面存在不同見解,且國內成熟的上雲實踐經驗仍然較少👲🏿。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頭部銀行在資源、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比較優勢🤦‍♀️,能夠更快引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型金融科技手段,故在金融雲建設中處於領先位置。中小銀行受限於多方因素影響🐑,上雲進展相對緩慢。但隨著領先同業相繼實現“全面上雲”,中小銀行也在逐步調整數字化轉型戰略🫃🏿,未來將更多融入到這一進程中🧞‍♂️,實現突破式發展。

  值得註意的是,在國有大行及股份行加速推進上雲工作的同時🧑🏼‍🏭🐦‍⬛,中小銀行對上雲的態度正發生明顯轉變。“進入數字化時代👂🏽,面對大行的競爭,中小行未來壓力相對較大🧽。上雲會進一步提高大行的競爭能力,小銀行得跟上。如果跟不上🛀,差距會越來越大。”上述銀行業內人士稱。

  “金融雲是銀行IT系統向雲系統轉變👩‍👩‍👧‍👦,然而銀行IT部門的原有厚度決定了銀行金融雲建設的速度,大型銀行的金融IT部門實力較強,在雲化方面能力較強,有一些大型銀行甚至可以將金融業務獨立成子公司💧,擁有較強的雲化能力。中小銀行很難破局🏜,可以謀求和外部金融雲企業合作🤟🏿,以外力改變內部結構😞😡,實現數字化、雲化轉型⚈。”盤和林說。

  而在杜陽看來💆🏿🎅🏻,中小銀行要建立層次更加清晰🕸🏃‍➡️、銜接更加明確的數字化運行機製📔。加強對數據的管理能力,在風險可控範圍內適度提升數據共享水平🏭。依托現代化數據工具,以更加成熟、更高質量的數字化轉型推進運營模式、服務模式以及風控模式的變革👩🏿‍🦲🤎。


Copyright © EON4 -【EON4官网活动】全新活动,独家福利等你来! 版權所有

學校地址:上海嘉定區勝辛北路1661號 郵政編碼🚵🏼‍♀️:201815 滬ICP備 45690200號-3 電話 021-39966666

EON4专业提供:EON4EON4平台EON4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4欢迎您。 EON4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