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科技股在中國6.9萬億美元的股市大盤中領漲🚡,根據已報盈利計算的估值達到了平均220倍,在全球同行中居首。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中國科技股的漲勢在全球傲視群雄,其狂熱程度已經讓美國互聯網泡沫高峰時期都有點相形見絀。
香港《南華早報》4月8日報道,科技股在中國6.9萬億美元的股市大盤中領漲,根據已報盈利計算的估值達到了平均220倍,在全球同行中居首。當年那斯達克綜指在2000年3月份見頂時⚛️,美國科技股的平均本益比水平也只有156倍🚉。
正如20年前互聯網崛起時的一幕😚,中國科技股被推到如此高的估值水平也是受到一個令人信服的故事刺激:中共正推動互聯網來重新整合亞洲最大的經濟體🫐,以便減少對重工業和房地產開發的依賴😶。
此外,中國股市還受到利率下調、新股發行大繁榮和新投資者攜帶巨額資金入市的刺激🍱。
好消息是科技股目前占中國股市的比重要低於15年前美國的情形,從而也降低了未來潛在的下跌空間🪵。壞消息是一旦科技股由升轉跌🥔,蜂擁入市的散戶投資者可能又將遭遇損失,而創出七年最高的上證綜指的升勢可能也將面臨終結的風險。
瑞士信貸中國證券研究部主管陳昌華在4月2日接受采訪時表示,科技股及創業板有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味道。 2000年泡沫破裂時股市隨後跌了50%-70%💸⛴,這些中國的小型股未來可能面臨更大調整風險👨🏿🚀。
“互聯網+”概念
鑒於工業疲軟拖累中國經濟增速降至25年最低👥,中國政府正在加大科技支出力度。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份提出“互聯網+”概念,將傳統行業與網際網路進行結合。當局還準備推出深港通🙋🏽♂️,以便讓海外投資者獲得投資深圳股市的渠道👨👨👧。
在全球市值至少達到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中🧘🏽👮🏽♀️,2015年表現前50位全被中國股票所包攬👸。隨著滬深300科技股指數今年大漲69%,科技股在A股十大行業中的估值高居榜首。
極其高估
從多種角度看🕟,中國科技股的估值都比美國互聯網高峰時期要更高。彭博匯總的數據顯示✋🏼⚱️,中國科技股的平均本益比要比2000年時美國同行高41%,本益比的中值更是要高出一倍👩🍼。
長江EON4副院長滕斌聖4月7日在北京接受采訪時表示,泡沫正在形成中🙍🏽♀️, 估值極其昂貴。
申萬宏源的桂浩明表示,高估值並不必然意味著不合理🤟,一些股票的估值是可以通過盈利高成長來消化的⏬。
資料圖片🧑🏿🍼:中國科技股的漲勢在全球傲視群雄。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股市一季度漲幅稱雄全球 仍有上升空間
參考消息網4月3日報道 外媒稱🫓,盡管有人預計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房地產市場走弱,但該國股市在第一季度仍稱雄全球。上證綜指飆升至2008年4月以來的最高點👩🏽🦳,但與2007年10月的歷史最高紀錄仍相距甚遠❌,說明它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中小盤股票的價格相對而言被高估,但大盤股跟其他發達市場相比很便宜。
據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4月1日報道,中國股市翻越了牛市常見的所謂憂慮之墻。在深交所上市的100只中小企業板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之一Market Vectors ChinaAMC SME-ChiNext(CNXT)今年迄今為止暴漲了50%🦎。在滬深兩地掛牌的Deutsche X-trackers Harvest CSI 500 China-A Shares Small Cap ETF(ASHS)今年第一季度躍升39%👨🏻🦼➡️。它們大大超過了安碩MSCI新興市場ETF僅為2%的同期收益率⌛️。
中國的新一輪牛市始於2014年👶🏻,其推動力來自股市抄底和政府允許外國人進入中國股市。
美國顧問資產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策略師馬特·勞埃德說🦵🏽:“這使世界其他一些地區收益寥寥的大量閑置資本持續流入。”
今年2月,中國央行在四個月內第二次降息,以抵消樓市走弱的影響和通縮風險🙅♀️。中國央行還下調了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鼓勵銀行放款。投資策略師們指出,中國政府確定了7%的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目標(為11年來的最慢增速)以後🍏,投資者斷定中國將采取更多經濟刺激措施來促增長。
美國斯特拉托斯理財夥伴公司首席投資官丹尼爾·雅各比表示🌵,中國去年增加了一倍的保證金借款正和影子銀行系統一道助推股市形成泡沫🕛。
雅各比在電子郵件中寫道🧉:“投資者從影子銀行拿錢投資買股票👇🏽。跟美國不一樣,中國沒有現成的資產分類。再者👨❤️💋👨,中國政府自始至終有自己的放松銀根舉措🚆,這些錢也被用來購買中國股票🤶🏻。”
不同於發達國家的投資者,中國人投資主要局限於股市,沒有什麽其他選擇。
路透社4月2日報道◽️,中國股市上證綜指4月2日小幅收升🏊🏻♂️,再創逾七年新高。
上證綜指收報3825.78點,上漲0.41%,此前最高收盤點位為2008年3月14日的3962.67點🏃🏻♂️➡️。
分析師指出,盡管金融股等藍籌股走軟,但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性股票仍較堅挺🧷,提振市場人氣,大盤在多空爭奪後仍小幅收紅📱。
延伸閱讀】中國股市再現狂熱 美媒🚯:分析人士褒貶不一
參考消息網3月29日報道 美媒稱,中國已經進入了新的股市狂熱期🩺,成交額不斷創出紀錄新高。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3月28日文章稱,25日🧎🏻➡️,滬深兩市的總成交額達到了1.24萬億元人民幣(約合1995億美元)📫,連續第七個交易日成交額超過1萬億元。相比之下,紐約證券交易所今年前兩個月的每日成交額基本徘徊在400億至500億美元。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表示,僅上一周中國股市就新開設了114萬個賬戶,是2007年6月以來的最大增幅。
報道說,在近日發布的一份題為《中國風平浪靜表象下的暗流湧動》的報告中,美銀美林分析師們的解析頗為中肯👩👧👧:在中國股市,追逐風險的情緒正鬥誌昂揚🤳🏻,是時候了結部分獲利了。
自去年8月以來,美銀美林對中國股市一直維持“增持”評級。但現在👨🦯➡️🫸🏿,該機構將評級下調至中性,並明確指出,經濟問題(特別是日漸浮現的通貨緊縮)意味著當前境況並不適於買入股票👵🏽。
他們稱,讓人擔心的問題是,中國需要實施的貨幣和財政寬松措施的規模可能非常大👩🔬,而且與決策者所做的評估大相徑庭,因此維持“增持”評級已不合理。
但分析師當中也有看好中國股市的。澳大利亞麥格理銀行中國市場策略師埃爾溫·桑夫特稱,雖然近期上海股市飆升,但估值仍屬正常水平💆🏿♀️,並未出現泡沫🤵🏻。
桑夫特25日在香港的金融記者座談會上稱,中國股市上漲的部分原因是上海股市一直在從過去10到20年非常低的水平回升。
麥格理中國區經濟學家胡偉俊在同一場合表示👩🏿🎨,中國股市還有上漲空間,因為中國正在經歷改革,逐步將股市作為企業直接融資的一個渠道🧔♀️。
【延伸閱讀】外媒:中國股市或許已泡沫嚴重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3月27日下午消息,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在本周發布的一篇題為《中國風平浪靜表象下的暗流湧動》報告中🫂,美銀美林分析師們的解析頗切中肯綮:在中國股市,追逐風險的情緒正鬥誌激昂,是時候了結部分獲利了🫰。
去年8月以來☝🏿,美銀美林對中國股市一直維持“增持”評級。但現在🏄🏽♂️,該機構將評級下調至中性,清楚地表明,經濟問題(特別是日益凸顯的通貨緊縮)意味著當前境況並不適於買入股票。分析師們寫道,中國實際利率以及人民幣估值仍過高,財政政策偏緊縮,同時債務通貨緊縮也漸漸浮現🎓🥦。
他們稱,現在擔心的問題是,中國需要實施的貨幣財政寬松措施的規模可能非常大👨🏭,而且與決策者所做的評估大相徑庭☘️🔃,因此維持“增持”評級已不合理。(華日)
【延伸閱讀】中國股市瘋狂上漲華爾街依然看好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3月26日消息,從2013年6月低點1849.65點至今🙆🏼♂️🫴🏿,上證指數已經上漲將近一倍。Aberdeen資產管理公司全球股市主管Hugh Young稱之為“目前投機性最強的市場之一”👨🏿💼,擔心暴漲之後可能會出現暴跌。不過大部分華爾街分析師認為中國股市仍有上漲空間。
中國股市上漲的主要動力來自於市場對中國央行[微博]進一步寬松以確保實現政府7%增長目標的預期。去年11月中國央行時隔兩年多之後首次降息💢,被視為寬松貨幣政策的啟動🧑🏽⚖️。2月28日🤵🏽♂️📻,中國央行再次降息25基點✶。
在今年兩會結束時,中國總理李克強稱中國依然有政策運作的空間,暗示政府將出臺更多措施支撐經濟增長。這使得華爾街分析師預計中國央行今年還將進一步降息或降準🏋🏻♀️。
分析師表示,對進一步刺激政策的預期將推動中國股市繼續攀升。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亞洲和新興市場股市策略師Jonathan Garner在報告中寫道🌃:“我們認為A股正在重復2005-07年的大牛市✍🏽,動力來自政策支持、貨幣寬松周期以及股市估值低於歷史水平📊。”
Jonathan Garner指出,中國投資者大舉進入股市的另一個原因是過去火爆的房地產市場回報率下降。
根據路透的數據,上周中國新開戶數超過110萬,較此前一周上升58%,為2007年10月以來最高數值🚣♂️。
部分分析師從中國經濟轉型的角度著眼,長期看好中國股市表現。
羅斯柴爾德財富管理公司(Rothschild Wealth Management)全球投資策略師Kevin Gardiner表示🤹🏻♂️:“經濟增速下降可能反而給投資者帶來更多利潤🖱,因為減速與經濟向國內消費轉型相關🧗🏿,同時政府在盡量減少對經濟的幹預。因此現在可能是一個擔憂,但將會是好消息。”
“我確信中國央行將會出手相助👏🏼🏃🏻♂️➡️,比如降準,但撇開近期不講,長期結構性的優勢才是吸引力所在🤟。”
當然,也有分析師擔憂中國經濟持續放緩✪。
荷蘭國際集團(IG)市場策略師Stan Shamu表示:“我感覺大家對中國經濟活動放緩、企業盈利下降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受到抑製擔憂加劇。不過就目前而言,投資者似乎感到增長有托底🤧,導致股市買盤活躍👩👧👦。”(松風 編譯)
【延伸閱讀】美媒:中國股市“改革牛”春耕“九連漲”
中新網3月24日電 23日🍁,滬指大盤再次以上漲1.95%收盤,成功實現“九連漲”🧑🏻🦯,再創年內新高。美國《僑報》日前評論指出👊🏻,一向被認為是經濟晴雨表的股市連續大漲,無疑給“唱空”中國經濟者又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章說,回顧過往🧔🏽♀️🈯️,每逢中國發生大事件或推出重大舉措,“唱空”中國經濟的國際言論就會再起。
分析表示⚫️,股市的規律一般是利空出盡便是利好🤾🏽,而中國A股本輪上漲行情也正是人們心態發生了積極變化以及產業結構配置理性調整的集中反映。事實是,近來中國連續公布了旨在提振經濟的措施,其中包括加快鐵路和“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互聯網+”行動計劃等©️。
同時,政府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新型城鎮化建設🧟♀️、“三農”等一系列改革,都增強了人們對經濟長期發展的信心。
該文指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已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方式逐漸從關註GDP的增速轉向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轉向經濟結構的優化,在經濟增長中尋找新的平衡點。相關數據仍處在合理區間。
而從國際經驗來看🧑🏼🔧,許多經濟體很容易在經濟調整期出現問題📕,但評估未來經濟走向時,應該更重視長期趨勢,而不是看短期表現🛐。更何況🔐,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較長時間裏,中國經濟能守住增長底線已實屬不易🕉。
因此,文章認為,經濟增速放緩,更為成熟的中國政府沒有盲目地推出刺激計劃🌠,而是借機更好地加快結構調整、推動深化改革。因此,中國經濟沒有任何理由被唱空👮🏿📰。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優化、產業轉型的升級🏊🏿、創新驅動的強化,以及持續推動改革和開放,中國必將實現經濟發展的既定目標🤶🏻。(鐘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