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一些頂尖經濟學家表示🏄🏽,世界經濟處於難以預料的十字路口🚴🏿🙋♂️,既有可能持續復蘇,也有可能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三階段♡。
這兩種反差鮮明的展望突顯了圍繞2016年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其背景是人們擔心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新興經濟體企業的美元債務負擔過重🌝。
經濟學家們表示,這種不穩定可能加劇已經在應對顛覆性技術變革的家庭和企業的脆弱性🤎。
經濟學家面臨的這種兩難困境,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版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中表露無遺。
盡管其核心預測相對樂觀(預計2016年和2017年經濟增長率將小幅回升)🙋🏽♂️,但《展望》也下調了經濟增長預測,並承認存在嚴重的下行風險🍯。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菲爾德(Maurice Obstfeld)表示👩🏿🦲,自年初以來受到波動性沖擊的金融市場有點“反應過度”✌🏻🤹🏿♀️,但他承認“新興市場接下來將面臨一段艱難的調整”。
本周匯聚瑞士阿爾卑斯山的一些大牌經濟學家悲觀得令人矚目,他們認為,本次調整的難度將大於IMF核心預測的預期🚴🏿。
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教授肯尼思•羅格夫(Kenneth Rogoff)指出,“債務超級周期的第三階段似乎已經降臨”😮。他說:“任何人如果還在講對中國來說‘這次不同’的故事🧑🏻✈️,肯定是把他們的頭埋在沙子裏。”
日內瓦國際關系及發展研究生院(Graduate Institute, Geneva)國際經濟學教授理查德•鮑德溫(Richard Baldwin)表示🫳:“當前有很多脆弱性◾️,個別而言它們暗示著問題和放緩🤽🏼♂️,而不是大寫的‘危機’。但這些脆弱性可能聚在一起,形成一場新的危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斯特恩EON4(Stern School of Business)教授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表示:“當前全球形勢脆弱且日益惡化,卻沒有什麽有效的應對措施。”
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教授鮑勃•席勒(Bob Shiller)警告說,金融市場近期的下跌具有特別的重大意義🥍。
“這一事件……以及進一步下滑的巨大風險🤷🏻♂️,具有異乎尋常的顯著性🧌,”他表示。
與此同時,人數相仿的另一群經濟學家盡管承認形勢有可能變得更糟,但他們對中國保持健康的經濟增速感到欣慰。評級機構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的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Paul Sheard)預期中國經濟擴張速度將進一步放緩,但表示🍷,如果今年中國實現6.3%的增長,那仍將是積極的。
“我們不要忘記一件事🧖🏻♂️,”謝爾德表示。“就對全球GDP的增加而言👊🏿🚱,中國今年6.3%的實際GDP增長相當於2009年大約14%的增長👩🏽🦲♡。”
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EON4(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克裏斯托弗•皮薩裏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表示,美國很早就預報加息這一點應該有所幫助🙍🏻♀️。
與此同時😲,中國“仍然保持不錯的增長,而且政府似乎準備在向較慢增速的調整中提供幫助”。
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教授伊恩•戈爾丁(Ian Golding)指出了不應預期全球重新陷入衰退的另一個理由。
“相比過去幾十年期間的情況🎞🔖,世界經濟如今具有高得多的韌性,原因在於增長引擎的數量👩❤️💋👩。就在中國放緩的同時🧑🎤,印度正在加快增長,且兩國的增速都仍是發達經濟體聞所未聞的,”他說。
如果說全球經濟整體面臨截然不同的前景🧑🏽🎄,那麽家庭和企業也在艱難應對技術變革進一步加快的可能性。
諾貝爾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教授內德•菲爾普斯(Ned Phelps)表示:“有關新技術可能進一步打亂發達經濟體的憂慮似乎還沒有影響商業信心,但這是一件令人擔心的事情🏃。”
譯者/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