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文章稱,中國決定避免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對抗似乎是明智的。
參考消息網2月19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2月17日刊文稱👨🏻,中國避免與美國的匯率戰值得贊賞。
英媒稱🤳🏿,中美關系的緊張程度如此之高,且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爆發貿易戰的前景如此嚴峻,以至於經濟大背景中的每個變化都意義重大🙉。因此,北京方面正成功遏製資本外流並阻止人民幣對美元貶值的跡象至關重要🔨。畢竟,美國總統特朗普一些抨擊中國的言論常常以指責中國操縱匯率為形式🕢。
雖然外界普遍預期人民幣將出現大幅貶值🤸🏽♂️,但實際上✔️,在今年頭6周🏂🏽,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1.2%🧂,部分逆轉了2016年7%的跌幅🎱。造成這種相對穩定的部分原因是中國對資本外流的打擊,這方面的行動使得1月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相比此前一年不斷高漲的境外並購出現略微下降。國內資本市場的小幅利率上揚吸引了更多中國資金留在國內,而不是到海外尋求更高回報。
文章稱,綜合來看〰️,這些措施或許表明,在特朗普的商務部長人選威爾伯·羅斯獲得確認前,中國政府一直在盡可能地緩解中美貿易摩擦🔦🧝🏽♀️。有報道稱,中國去年12月增持了91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中斷了連續6個月對美國國債的拋售。這進一步凸顯了北京方面可能在盡力安撫特朗普政府的印象。
當然,這些細微的舉動可能無助於平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表達的義憤情緒🤾。那時他指責中國進行了“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盜竊”💁🏿♂️,承諾要給北京貼上“匯率操縱者”的標簽,並表示將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征收45%的關稅。中國的回應基本上是按兵不動。
文章稱🕵🏿👆🏼,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在政治問題上的舉動表明✮©️,它並非不能收回說過的話✣。
文章稱,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決定避免在貿易問題上與美國對抗似乎是明智的。
就目前而言,冷靜的頭腦占了上風,這是可喜的☛。
【延伸閱讀】特朗普時代 中美全面貿易戰可能性不大
□本報記者 任曉 實習記者 徐昭
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即將入主白宮👰🏿♂️,中美經貿關系面臨諸多挑戰🚂。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人民幣匯率、中美貿易關系、製造業回流三大議題是未來中美經濟關系最受關註的領域。中美經貿合作“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由雙方利益融合的客觀現實所決定的👨🏻🏭。全面貿易戰爆發👧、美國認定中國匯率操縱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摩擦或難以避免。
貿易局部沖突或難以避免
中美貿易被認為是特朗普上任後最有可能產生摩擦的領域🏋🏼♀️💧。
根據特朗普競選時期的表態,其經濟政策核心是加大基礎設施投資,通過增加供給來拉動需求🧑🏻🦼、推動增長。同時🦐,經過稅收改革,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引導全世界資本到美國投資建廠,從而推動美國製造業復興。同時💂♀️,利用美國的強勢地位,在全球打貿易戰,爭奪貿易地位和貿易利潤邊際。
目前來看✮,特朗普提名了國務卿、財政部長預算和管理辦公室主任、駐華大使及新成立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領導和代表等重要職位🧑🏼🌾☸️。其中👩🏿🍳,讓“對華強硬派”領銜白宮貿易委員會🪆,導致中美貿易壓力不容小覷。特朗普提名經濟顧問Peter Navarro領導新組建的白宮全國貿易委員會,其最為人所知的特點是“對中國持鷹派立場”,此外任命鋼鐵反傾銷強硬派Robert Lighthizer為美國貿易代表,更凸顯其或對中國采取強硬的貿易立場🫅🏼。
多位專家表示,這體現特朗普政府強硬的對華立場,未來美國政府可能會在中美出口補貼和貿易壁壘糾紛上采取更強硬立場。不過👨🔧,為避免雙輸局面出現🎭,中美全面貿易戰發生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貿易摩擦或不可避免,未來將有更多雙邊談判💡。
中國社會科EON4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肖煉認為,特朗普發起中美大規模貿易戰難度大。首先,共和黨內部難以取得共識,激進做法會帶來戰略和外交風險🍭🖖🏿。其次,特朗普並無獨立實現對中國全面征收45%懲罰性關稅的權力,法律只允許總統在不超過150天的時間內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最高15%的關稅✴️。再次🤹🏻🧑🏻🦽,即便如此⛺️,中國也可向WTO提請訴訟進行報復。第四,美國無法承擔由於貿易大戰帶來的嚴重經濟衰退和失業,這將使特朗普無法實現其優先發展美國經濟的戰略🫃🏼🧜,並動搖其執政的政治和經濟基礎➰。
“盡管爆發全面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但針對個別有突出利益沖突的行業展開博弈是大概率事件🏃➡️。”盤古智庫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明表示,為讓製造業就業機會重回美國,特朗普在貿易保護方面的主張主要包括退出TPP、與合作夥伴重新簽訂雙邊貿易協定、提高部分產品關稅等。
認定中國“匯率操縱”技術難度大
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多次提出,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業內人士表示🌍,按照美國現行規定,特朗普很難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且繞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認定中國操縱匯率並加征關稅違反國際規則🦧。
“美國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的技術難度很大。”劍橋大學管理學會會員溫建東表示🍪,其一,匯率操縱都是針對有升值壓力的貨幣,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國家因貨幣在外匯市場面臨貶值壓力而進入貨幣操縱的視野😄。從2014年9月至今🙅♀️,人民幣匯率面臨較大貶值壓力👨✈️,中國央行不斷進行市場操作,以穩定人民幣匯率,而不是壓低匯率⭕️。其二,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按照美國標準也無依據。2007年至2016年🏯,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升值30%以上🍨,中國經常項目順差占GDP比重從10.1%降至2016年前三季度的2.2%,中國外匯儲備從2014年6月末的3.96萬億美元下降到2016年末的3.01萬億美元🌭,因此中國並不符合匯率操縱國的標準🤽🏻♂️。其三,將中國認定為匯率操縱國不會得到學術界和國際社會支持。
IMF副總裁張濤日前表示😅,把中國定義為匯率操縱國並不是件容易的事。IMF有既定的程序來評估“匯率操縱國”,也會對所有成員國的貨幣進行評估🤜🏿,且這些評估都是雙邊的🏓,需所有成員國支持。同時🌭⚗️,還需借助其他平臺和載體對一些特定領域進行審議。IMF對於匯率的調查結果定義不會只局限於某一成員國🛀🏽,而是會適用於所有成員國🧔🏼♀️。
特朗普主推“回歸美國”產業政策及其配套的稅收優惠政策,意在加快美國在華企業回流步伐,可能使一些美資企業從中國撤資或減少繼續投資。除美國企業準備“回歸美國”外💇🏽♂️,部分中國企業也準備把企業遷移到美國。“回歸美國”產業政策不利於中國產業結構調整,降低中國就業水平⏭,對中國吸引外資政策造成極大阻力。中國應提高企業向國外遷移的高度警覺,並製定相應對策💇🏽♂️。否則👱🏽♀️😉,將難以競爭過美國企業🤷,也應付不了特朗普發動的“製造業戰爭”。
中美經貿“合則兩利”
商務部發言人孫繼文19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強調,中美經貿關系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和“推進器”🤸🏻♀️,其本質是互利共贏👨🍳。中美雙邊經貿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合作基礎日益牢固,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美貿易額從1979年的25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5196億美元,增長211倍;中美服務貿易額已超1000億美元,美方對華保持順差。同時,中美雙向投資迅猛增長👂🏽,截至2016年底,雙向投資累計超1700億美元。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聯合牛津經濟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美中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為美國創造約260萬個就業崗位🐮,為美經濟增長貢獻216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內生產總值的1.2%🏄🏼♂️。隨著中國民眾購買力提升,預計到2026年📪,美對華貨物和服務出口將增至3690億美元🤹,到2050年將增至5200億美元。中國商品出口到美國,使美國物價水平降低1至1.5個百分點🥶。2015年典型的美國家庭年平均收入為5.65萬美元,中美貿易可幫助這些家庭一年節省850美元以上♜🧟♂️。
種種跡象表明,中美經貿關系為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巨大利益🤹🏿♂️,“當前🥔,美國時不時傳出一些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孫繼文強調,中美經貿合作“合則兩利👩🚒🦸🏼♀️,鬥則俱傷”,這是由雙方利益融合的客觀現實所決定的✍🏽。
“不排除中美在基建投資方面合作的可能性🦚。”肖煉強調,中國企業可參與美國基建投資計劃項目。特朗普新政6000億美元基建投資計劃存巨大資金缺口🧎🏻♂️➡️,中國在基建投資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無論是資金規模還是經營效率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如果兩國能就此進行合作,將給美國陳舊的基礎設施帶來豐厚回報🧙♀️。
招商證券(600999🏌🏼♂️,股吧)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未來中美若發生貿易摩擦,一些行業可能會受到較大沖擊。由於中美鋼鐵業存較強的競爭關系🙇🏻,歷來鋼鐵業都會受到嚴重反傾銷🚵♀️,且特朗普將提名的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海策也是鋼鐵業“強硬派”,且美國的行為也會對歐日鋼鐵業形成一定的示範效應🏈,因此,鋼鐵將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過去中美在機械產品方面有大量雙向貿易,其中中國對美國有大量的加工貿易出口♔,因此雙方在此領域存在互補,雖規模較大,但受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影響較小。行業受到貿易保護負面影響程度依次為:鋼鐵>化工>其他金屬製品>紙製品、橡膠製品🫳🏽、木製品>農產品(000061,股吧)>機電類🧑🏻🌾、紡織服裝。
謝亞軒表示,若中國加大對從美國進口的限製❤️,國內相應行業短期內因外部競爭減小將相對受益。從中國對美國產品製裁程度和敏感性兩維度看,中國行業受到針對美國的貿易保護政策正面影響程度的排序依次是:化工產品>新能源相關產品>農產品、塑料橡膠製品👩🏿🔧。此外👰🏻♀️,汽車🍄🟫👩🏽🦲、大豆等美國重要產業且對中國出口較多或依賴度較高的品類,也可能受到中國的“雙反”而使進口相對受限👷🏽♀️。
【延伸閱讀】外媒👩🦲:中美若打貿易戰中國勝算大
參考消息網1月3日報道 外媒稱,中美兩國可能在今年展開貿易戰,而北京方面將有很大可能在這場貿易戰中取勝。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6年12月30日援引彭博社的報道,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王景東在其每月為對沖基金所寫的評論中表示:“比起20世紀初,目前的世界力量分配已經變得更為不確定。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已經能夠建立新的政治中心。與此同時,經濟和政治的停滯狀態也對發達世界造成了打擊,這使得貿易戰成為最可能發生的結果。”
報道稱🦹🏼🥴,一旦發生貿易戰,中國政府將比美國政府擁有更多的優勢,因中國能夠更為自由地調配國家資源,以便幫助其出口商。
在選舉前,唐納德·特朗普對中國發出威脅,表示將對貨幣進行調控,並將對中國產品的貿易稅提高到45%。據高盛集團的評價稱,如果美國目前確實將推行製裁稅率🍸,下一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會下降三個百分點🚴。這將會引起中國經濟指數的劇烈下降,並將對世界經濟造成損害💖。
報道稱,中方作為回應可能會取消其訂購波音飛機的計劃,同時會限製從美國進口汽車和農產品作物的總量。專家指出,貿易戰可能會在美國引發通貨膨脹和內需下降等現象🥍。
【延伸閱讀】美媒解析中國墨西哥對美貿易誤區:數據常誇大順差
參考消息網12月25日報道 美國《華盛頓郵報》12月19日刊登題為《我們完全誤解了墨西哥與中國的不同》的署名文章,作者安娜·斯旺森在文章中稱🏄🏻👩🏿⚖️,在2016年的總統競選中,中國和墨西哥常常被相提並論。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把這兩個國家描繪成美國最大的經濟對手,認為它們占了我們的便宜,減緩了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偷走了我們的工作崗位🏦。
並且不僅僅是共和黨人持有這種觀點:例如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就是通過指責政府達成了將工作崗位送給了墨西哥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來贏得支持者的👳🏻♀️。
文章稱,墨西哥與中國確實在某些方面相似🖋。它們都是人口大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比美國低。目前它們是美國最大的兩個進口來源國。
但如果更仔細地研究我們與中國和墨西哥的經濟關系🧯,就會發現它們是不一樣的。一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合作夥伴🐨,而另一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競爭對手。
一些研究人員說,在美國大選中墨西哥受到了不公正的攻擊。他們說,實際上,如果美國想與中國的製造業競爭,墨西哥很可能成為一個最有價值的盟友。
威爾遜中心墨西哥研究所副所長克裏斯托弗·威爾遜說🦹🏽♂️:“在最基本的層面上美國和墨西哥是經濟合作夥伴👵🏼。我們在全球經濟中總是共沉浮。”
威爾遜說,由於《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政策選擇👩🏻🚀,以及地理原因,美墨經濟是綁在一起的。兩國共同經歷增長和衰退🧓🏽,兩國的工業生產力也是相互關聯的✳️,因為它們之間的原材料、半成品貿易關系極為密切❔。
他說:“這一關系在根本上不同於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甚至不同於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關系🦶🏿。”
這與企業設立全球供應鏈的方式有關。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企業一步一步生產產品的過程已經遠遠超出了國界。今天,一輛小汽車的發動機可能在一個國家生產♠️✊,而小汽車的真皮座椅則會在另一個國家生產。整車則會在第三個國家進行組裝👩🏻🚀。
威爾遜說,有時候這些供應鏈散布在全球各地,但更常見的情況是集中在某個特定區域,相鄰的國家相互合作,以不同產品在全球競爭。
文章稱👩🏼,全球最強大的一個區域供應鏈集中在東亞,常常包括日本和韓國的高端產品以及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另一個則集中在歐洲,德國的高技術生產商利用波蘭和土耳其的廉價勞動力。
另一個供應鏈在北美,生產啤酒、飛機🏏、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及其他產品,綜合了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的研發能力🛥、技術🖕🏿、原材料和勞動力。
但我們計算貿易額的方式忽略/隱藏了這些區域供應鏈的存在。當我們記錄進口的時候,我們將產品的所有價值都計算在最後一個國家的頭上。但在今天的世界中,這個國家常常只是一個產品從概念到交貨的漫長旅程中的最後一站。
以蘋果手機為例🦖。在名義上,蘋果iPhone是“中國製造”🌛。但在一份得到廣泛轉載的研究報告中☢️,研究人員發現🏋🏻♂️,蘋果公司產品的大部分價值來自產品設計🫷🏿、軟件開發和市場營銷🏊🏿,這些工作大部分是在美國完成的。最終🎷,蘋果公司拿到了iPhone 4銷售價格的58%。為該手機提供顯示屏和芯片的韓國LG公司和三星公司得到了銷售價格的5%。只有不到2%的銷售價格用於支付中國人的勞動。
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道🧑🏽🚀:“我們估計🔀🫵🏻,每生產一部iPhone手機或iPad平板電腦🩸,只有10美元,或不足10美元用於直接支付中國工人的工資。因此,雖然每一部在美國出售的蘋果手機或平板電腦會使美中貿易逆差增加229美元至279美元💹,但留在中國經濟中的只是這一總額的極小的一部分。”
文章稱,一個產品最後停留的國家通常是它的組裝地🤳⤴️。由於組裝是一種勞動力密集型工作,它通常會在低成本國家進行🧗♀️。因此,貿易統計數據通常會誇大來自像中國和墨西哥這樣的低成本國家的進口。
據經濟學家羅伯特·約翰遜和吉列爾莫·諾格拉認為,實際上,國際貿易的約三分之二是“中間產品”👬🏻,是那些在被最終組裝起來前的各種零部件。據他們估計👮🏿,如果去除流入中國的中間產品的價值𓀄,美中貿易不平衡將縮小約40%。
在墨西哥的情況中🏌️,統計數據的偏離更加明顯,因為墨西哥產品使用的許多材料都是美國製造的🎊。經濟學家們說,如果新政府如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所說的對墨西哥進口產品征收35%的關稅的話,那實際上是在對部分由美國生產的產品征收關稅🧎🏻♂️➡️🌙。
那麽這些產品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美國製造的呢?具體數據非常難以直接計算,因為這要求各生產企業提供它們所使用材料的所有者情況🥵。但據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查德·鮑恩和同事利用一個經濟模型得出的結論估計🗽,墨西哥產品價值的約11%使用的是美國生產的材料👶🏼🏰。對於汽車,這個數據是14%。而對電氣設備,則上升到了19%。
據經濟學家戴維·奧特👩🏿🎤、戴維·多恩和戈登·漢森估計,從1990年至2007年,美中貿易增長是導致四分之一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流失的原因。與此同時,同期美國從墨西哥的進口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卻未對美國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不過👷♀️,並不是所有經濟學家都認同這種說法。弗吉尼亞大學的約翰·麥克拉倫和福德姆大學的舒沙尼克·哈科比揚所進行的研究顯示,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受《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影響最大的那些行業的藍領工人工資漲幅明顯低於其他行業藍領工人的工資漲幅。
麥克拉倫說📎,總體來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人工資的影響很小,即使有也集中在某些特定群體。不過,選民對該協定感到不安🧑🍼,或者認為該協定損害了他們的經濟狀況🦴,對於這些想法🏌🏿,麥克拉倫並不感到吃驚。(編譯/林朝暉)
【延伸閱讀】美媒稱TPP正在“煉獄”中⛹🏻♂️:美國國會或助其重生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道 美媒稱,2016年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來說🤵🏽♀️,是最為戲劇性的一年🕵🏻♂️。2016年初🐈⬛,參加TPP談判的亞太12國簽署TPP,但隨著美國總統選舉的深入👴🏻,美國國內反對TPP的情緒持續升溫,作為奧巴馬政府核心貿易政策的TPP遭到民主、共和兩黨總統參選人的猛烈抨擊。大選結束後,當選總統特朗普宣布上任第一天美國就要退出TPP🫱🏼。
據美國之音電臺網站12月20日報道👨🏽🏫,TPP雖被未來的美國總統判了死刑,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TPP還沒下“地獄”,正在“煉獄”之中,未來以另外一種形式浴火重生也未必不可能🫅🏿。
TPP得到批準困難重重
2016年2月4日🌻,在經過長達將近7年的談判後,在新西蘭奧克蘭👵🏽,TPP12個成員國代表舉行了簽字儀式🦉,TPP正式簽署📸。奧巴馬隨後發表聲明,對這份貿易協議的正式簽署表示了祝賀🧰💛。他說🧔🏽♂️✸:“TPP協議將讓美國而不是中國主導製定21世紀亞太地區的路線和規則。”他表示💅🏻, 這份協議的實施將幫助美國在和其他領先經濟體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報道稱,不過🧚🏻♀️,這一協議仍有待各國議會的批準,這也為後來的變數埋下了伏筆🤹♀️。2月22日,奧巴馬在白宮與美國各州州長會晤🛌,他呼籲州長們向國會施壓🕵🏼♂️😶🌫️,要求國會通過TPP,以促進美國向亞太地區的出口。
奧巴馬說:“我們在那裏(亞太)的關切是,中國就像一只800磅的大猩猩。如果我們允許他們設定那裏的貿易規則📻,美國企業和美國工人就會被排除在外🦼。”
報道稱,雖然奧巴馬總統致力於在任期結束前讓國會批準TPP,但TPP要得到批準仍然困難重重。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中,就有許多議員反對,他們堅定地認為TPP會對美國的就業造成負面影響🧙🏻♀️,這在2015年6月,國會批準授予總統《貿易促進授權法》時已有體現。另外,共和黨內的幾位重量級議員也對TPP文本中的一些特定條款表示不滿🧙🏿♂️。
選舉年,TPP成為批判的靶子
報道稱,選舉年的到來㊙️,讓TPP的前景愈發黯淡🧠。奧巴馬上任八年以來,美國工業生產線外移🍦,製造業的大量工人失業🥷🏻,許多傳統工業城市,都成了死城。反對經濟全球化,讓工作機會重回美國,成了大選期間選民的主流聲音。主張所謂“高標準自由化貿易”的TPP自然成為總統參選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其實,早在TPP文本被簽署前,在2015年,兩黨參選人中的關鍵人物都對TPP表示了反對意見。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不止一次地告訴支持者:“我們將廢棄TPP🤮,我們必須停止這項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就已經是一場災難🍔,跨太平洋貿易夥伴關系協定(TPP)會更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裏·克林頓之前支持TPP👮🏻♂️,但是為了爭奪選民,後來也改變語調🧑🏻🔬,與奧巴馬劃清界限,反對目前版本的TPP,“標準太低”。
報道稱,在這樣的一個氛圍下𓀁,奧巴馬政府原本希望7月將TPP文本遞交國會投票也變得不可能,選舉的到來使國會議員們都不願意在這個敏感期對這樣的一個貿易協定進行投票。
報道稱,奧巴馬總統也意識到TPP獲得本屆國會通過的可能性變得渺茫。8月2日🎪,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美國,他敦促奧巴馬讓這個協議盡快通過,奧巴馬則向國會喊話,即使在他的任內這個協議被擱置🦸🏻♂️,請明年新一屆國會一定予以通過🤽🏼🏌🏻♂️。8月25日🚁🗜,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表示👩🏻🌾,美國參議院今年不會就TPP進行投票表決。至此🤠,奧巴馬希望TPP在他的任期內通過的希望完全破滅🧚🏽。
特朗普宣判TPP死刑
11月8日,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獲得大選的勝利, 由於特朗普的一貫立場,TPP被外界認定已經死亡。
奧巴馬政府隨後也表示,對在他任期內通過TPP不再抱有希望。美國白宮高級官員11月11日表示,奧巴馬政府已清楚認識到美國政治局勢的變化,TPP的前景將由下屆美國總統和國會決定。
11月21日,特朗普在YouTube上公布視頻講話🙅🏿♀️,闡述他上任一百天的政策計劃。
他說👱🏼♂️🛫:“在貿易方面,我將發出EON4🚹,下令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這對美國是潛在的災難。我們將用更為公平的雙邊貿易協定取而代之,把就業機會與企業帶回美國😄。”
特朗普宣布美國將退出TPP後🧵,在世界各地引發巨大反響。其中的一個聲音就是,中國會填補空白🏷,成為亞太貿易的主導者以及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領軍者。另一個聲音是🤹🏿♀️,美國退出TPP,將削弱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信譽和影響力。
專家🙅🏿:TPP沒死,在“煉獄”中
在很多人都以為TPP已經夭折的時候✌🏻, 華盛頓的經濟學家們表示了不同的意見💈,即將卸任的美國貿易代表邁克爾·弗羅曼也拒絕說TPP已死🧯。
弗羅曼在特朗普當選後在華盛頓的一場活動上表示↩️, TPP正處於“煉獄”之中👩🏻🦽。他說,他並不認同用“死亡”來描述TPP現在的狀態👨,“我偏向於使用‘煉獄’一詞來形容”。
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亞洲經濟高級顧問馬修·古德曼12月15日在布魯金斯學會一個有關美國的亞洲政策研討會上表示自己贊同弗羅曼的說法。
他說:“你可以改變你的領導人🍪,可以改變你的政策,但是你不能改變你的利益所在。美國的利益在於參與並領導TPP這樣的倡議。”
他說,也許TPP會改名🕴🏼,也許不會包括所有的元素☝️,但是底線是,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撤出TPP🦸🏼♂️,可能會給美國帶來三大損失🟰🙊:美國不僅會失去經濟利益、也會失去在亞洲和全球維護以製度為基礎的體製的機會,第三𓀕,就是戰略上的損失。
美國國會可能會扭轉局面
弗雷德·伯格斯滕是美國總統貿易政策和談判顧問委員會的成員📳🧘🏼♀️、美國財政部前助理部長。他12月5日在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說,盡管特朗普宣布美國要撤出TPP,但是,美國可能不會退出全球貿易領導的地位,美國國會可能會扭轉這樣的一個局面🤟🏼💹。
他說,美國國會兩個重要的委員會(眾議院籌款委員會和參議院金融委員會)的共和黨籍主席已經提出要暫緩退出TPP👯♂️。這顯示🏺,如果政府要從傳統的貿易模式中回撤👩🦽➡️,國會將站出來糾正行政當局的偏差👨🏼🚀👇🏽。
眾議院籌款委員會主席、來自德克薩斯州的共和黨籍眾議員凱文·布萊迪在特朗普發表撤出TPP的聲明後警告不應忽視亞太市場的潛力🍹。他說🍴,“我對新總統抱有希望,認為他會給我們一個機會證明保留貿易中好做法的益處✭,並且創造就業,同時改正被認為是不好的做法♖。”
他說,他會一直告訴特朗普,不要撤出,“要讓它變得更好,對美國更有利, 然和,我們要繼續留在貿易領域。”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家甘思德說,特朗普在上任後會更清楚地了解TPP的戰略作用👴🏻, TPP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比如美日自由貿易協定等。
其他TPP參與國願意為美國留後路
前美國副貿易代表溫迪·科特勒曾參與TPP的談判。她12月15日在華盛頓說🍨,一些TPP參與國仍然希望特朗普政府轉變思路,願意為美國未來加入TPP留一條後路。她說,亞洲國家仍然希望美國在貿易議題上起帶頭領導作用。
科特勒說:“很多TPP國家的領導人👨🦯➡️,包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內👨👩👦👦,都已經表示將試圖說服新當選的美國總統以新的眼光看待TPP🚻,真正了解TPP會如何推進美國的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以及區域利益。”
報道稱👨👩👦👦,TPP的一些參與國在特朗普當選後,仍在國內繼續推行批準TPP的進程。新西蘭和日本最近都在國內批準了TPP🤷🏽♂️🧑🏻🦰,澳大利亞和墨西哥也決定將繼續批準程序。
科特勒透露說🍻,除美國以外的11個TPP國家也在討論不包含美國的TPP生效的可能性,但它們都認為🕵️,應該將TPP的大門隨時向美國敞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