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首提穩健中性貨幣政策
央行在今年要有大動作。近日🚍,央行發布《2016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顯示,今年不僅要防通脹,還要嚴格限製信貸,防止經濟脫實向虛👶🏽。與以往“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風格不同的是🥶👉,這份報告直指各種風險和泡沫🏙,尤其是樓市。
勒緊炒房的口子
“嚴格限製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在央行這份《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抑製資產泡沫成了重點內容。央行表示,中國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但結構性矛盾仍較突出🤴🏼👲🏽,部分地區資產泡沫問題凸顯。今年🥐🛩,央行暢通政策傳導渠道和機製,抑製資產泡沫,防止“脫實向虛”。
央行直言不諱地在報告中將“房地產泡沫”,與股票市場異常波動♟、跨境資金流動等風險並列,作為重點風險領域。同時直言🫴🏼,今年央行要“嚴格限製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實際上🧗🏼♂️,當下不少銀行已經對房地產融資有所收緊。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不少銀行已對房地產融資全面趨緊,禁止“配資拿地”等地產夾層融資;新增開發貸趨緊👨👧👧;拒絕給“五證不全”開發商提供貸款;暫緩存量信貸置換房貸等交叉融資手段。
而在個人按揭貸款方面🔤,多地也已經收緊相關政策。以北京為例🔭,目前個人首套房按揭貸款最低利率已經從此前的85折升至9折。而二套房個人按揭貸款的最長年限也從此前的30年縮短至25年。有業內人士預測,未來房貸利率仍有上行的可能。
貨幣政策迎拐點
只字未提加息 首提“穩健中性”
央行此次對貨幣政策的描述,一改以往“穩健的貨幣政策”的提法🧘🏿,首次采用了“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的表述方式。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央行所說的“穩健中性”,極大可能是針對“穩健略偏寬松”而言。本次報告貨幣政策趨勢部分還有著“部分時段的貨幣政策在實施上可能是穩健略偏寬松”的表述,使得當前貨幣政策與前期貨幣政策存在明顯的對比,同樣表明了央行貨幣政策出現拐點𓀋。
此次央行報告並未出現“加息”字眼。因此前美聯儲“今年可能3次加息”的鷹派言論,以及央行在春節前後上調MLF及逆回購中標利率📹,市場普遍猜測央行正在釋放加息信號。
但央行在這份報告中表示🧑🏻🎨,“此次中標利率上行是市場化招標的結果”,同時又提到“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公開市場操作也有相應的量價目標👱🏼,目標的調整和側重點的變化服務於宏觀調控的需要”。
鄧海清認為,報告一方面指出利率上行是市場的結果,一方面又指出利率上行是宏觀調控的需要,前後的矛盾能夠體現出央行希望避免市場將“利率上行”理解成主動“加息”的態度。
L型拐點已過
首次表述“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減輕”
去年,政府將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勢定為“L型增長”。但央行報告中對中國經濟形式卻保持了自2014年以來最樂觀的態度。央行報告首次指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減輕”🤣。
鄧海清表示🫷🏼🫰🏼,此次央行直接提到“2016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減輕🧑🏻🦯➡️,運行總體平穩”,之前都只是提到“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反映出央行對經濟下行的擔憂情緒逐漸消散,印證中國經濟“L型”拐點已過。
央行對通脹的關註度正在提升🙅🏿♂️。央行表示,從物價形勢看,通脹預期有所上升,未來變化值得關註🏧。數據顯示,未來物價指數較上季提高5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個季度上升。
報告指出,未來物價漲幅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狀況和供求相對變化,當前經濟運行總體較為平穩,既有上行動力也有下行風險,基數因素可能使未來一段時期同比物價漲幅放緩🦸🏿♀️,這些都有助於物價形勢保持相對穩定🌤,當然也存在不確定性🧑🏼,須繼續密切關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9月份開始🔌🕓,CPI同比增幅不斷擴大。今年1月份CPI同比增長至2.5%,PPI同比增速達6.9%🧑🏼🚀。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預計未來數月PPI漲幅繼續保持在高位👱♂️,要警惕PPI過快上漲帶來的通脹壓力。北京晨報記者 姜樊
■鏈接
1月外匯占款再減2000億
連續第15個月下降
北京晨報訊(記者 姜樊)近日,央行發布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外匯占款下降2088億元人民幣➕🥩,這已是連續第15個月下降。不過💍,較前幾月相比,外匯占款減少的勢頭已經明顯減弱🛷。實際上,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中國外匯占款出現了較大的下降,並於2015年12月及2016年1月,分別創下史上第一、二大降幅🕗,隨後外匯占款降幅逐漸收窄。
有業內人士表示👃🏿👨🏿🎤,外匯占款的降幅收窄,主要與美元強勢、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進而導致市場結匯意願較低等有關🌚。未來,受人民幣貶值壓力減輕👔、加之政策調控和宏觀經濟基本面改善等方面的影響🙎🏼♂️,資本流動也有所減緩,這些因素共同導致外匯占款下降趨勢放緩,預計未來幾個月這一趨勢還會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