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蘭💅🏻:盡管關稅的影響程度仍取決於最終細節,但如果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措施持續💾,則可能嚴重沖擊亞洲經濟和資產,而不僅僅是損及中國🚴🏻。
美國總統特朗普層層加碼貿易保護力度,宣布擬對價值高達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並限製中國企業在美投資🏕。此前🤸🏿♂️,美國已批準對進口鋼鋁以及進口太陽能電池板和洗衣機征收關稅👩🏿🏫。
在此同時,中國也宣布對具有政治敏感度的美國進口商品予以反擊,包括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飛機等進口商品🫵🏿🐨。特朗普向中國亮劍後,對全面爆發貿易戰的憂慮籠罩全球市場📦,在截至3月23日的一周內標普500指數下跌近6%。
在關稅和報復措施的唇槍舌戰下,市場反應可能有些過度。
首先,3月22日的關稅聲明並不如最初擔心的那麽負面。中國的反應也相對克製,僅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進口商品征收關稅。實際上,雙方重歸談判桌的預期已助推市場扳回部分跌幅。最近,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論壇上提出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的承諾以及特朗普表示期待中美兩國間能有良好的進展🤷🏽,被市場視為是貿易戰威脅趨緩的正面發展。
鑒於中國經濟再平衡且美國愈發依賴外資來填補預算赤字,北京和華盛頓都不樂見貿易戰長久持續💶。不過,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的風險依然存在。美國貿易措施的一項關鍵意圖是遏製《中國製造2025》計劃,北京旨在通過國家扶持和補貼來助力製造業創新並主導未來尖端科技👱♂️,包括健康產業、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此時此刻,投資布局需要有針對性的穩紮穩打👨🏿🦰🧝🏼♀️,多元化也至關重要。不過,投資者也無需過於懼怕市場波瀾👉,仍然有方法能夠保護投資組合不受波動影響並從中受益。
亞洲多數國家與美國有直接貿易往來,並/或通過亞洲內部供應鏈對美國經濟有間接敞口。美國依然是亞洲商品的主要消費國,因此對該地區具有龐大的貿易逆差🧏🏿🧎🏻♂️。盡管關稅的影響程度仍取決於最終細節,但如果特朗普的保護主義措施持續🚴🏻♂️,則可能嚴重沖擊亞洲經濟和資產⬅️,而不僅僅是損及中國。
基準情景:溫和升級,沖擊有限
既然特朗普已宣布美國將采取更為強硬的貿易立場,他必須在“溫和升級”或“嚴厲打擊”之間做出抉擇🥷🏿。“溫和方式”僅對部分商品征收關稅並對投資進行輕度懲罰✡︎,以期加速貿易談判❗️、為美國爭取更優惠的貿易條件🌳。“嚴厲打擊”則是對IT等行業征收高額關稅並對投資施以重罰,從而減少貿易失衡。
處罰力度越大,各國的反製可能就越大👨🏽🦱,因此特朗普可能會以更為溫和的策略來縮窄美國貿易逆差👫🏼。近期美國對鋼鋁產品施加的限製性措施便是如此,關稅頒布之後隨即對部分戰略夥伴國予以豁免🏒。因此,通過類似的威脅🤣、反製和豁免流程❗️,擬定的對華貿易限製也有望緩和至溫和水平。
在我們的基準情景下,貿易限製的凈效應可能會使今年亞洲出口年增速(以美元計)從目前的10-15%放緩至5-10%🗓,實際GDP增速至多降低0.25個百分點。該地區政府也可以通過調整財政和貨幣政策來緩解任何負面影響🐍。
如果美國對特定產品祭出關稅👤,韓國4️⃣、越南🦴、臺灣、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較小型的開放型經濟體最容易受到沖擊。與其他亞洲地區相比🔕,這些市場的出口占GDP比率以及出口中轉運的比重都相對較高,因此這種關稅對其GDP的沖擊將大於其他亞洲經濟體。
不過,最終措施可能會有所緩和,對亞洲資產的影響微乎其微。股市可能在短期內下跌,但將在強勁的區域和全球經濟帶動下反彈。
不過🤾♀️,如果特朗普不按常理出牌祭出嚴厲措施🎞,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我們認為貿易摩擦嚴重擴大但不會升級至全面貿易戰的概率在20%✍️。在這種風險情景下👐🏿🦹♂️,亞洲出口增長將停滯💮🥥,企業盈利增速將從兩位數下降至中低位數🩸。亞洲總體GDP年增速可能最多下降1個百分點🚵🏿,中國可能減少0.5個百分點,而小型開放型經濟體受到的沖擊更高,可能達1–2個百分點。東盟和印度的IT行業在美國進口額中的比重要小得多🔁,且兩者對美國赤字的貢獻較少👨🏽🍼,因此受到的直接影響較小📴;不過,影響程度仍取決於哪類產品被加征關稅✒️。如果全球爆發全面貿易戰(概率為10%)👷🏼,長時間的貿易受擾可能導致亞洲經濟體和資產市場陷入衰退🏌🏿♂️。
亞洲市場中IT出口占比最高的為臺灣和菲律賓,超過40%🩱♠︎;中國和越南也占了約23%;其他為: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10–15%)和韓國(略低於10%)👩🏼⚕️。亞洲各國IT行業供應鏈縱橫交織,意味著韓國、臺灣和日本也將遭池魚之殃👨🦰♔,這些市場占中國對美國出口的25%左右。此外,該區域的風險溢價將會擴大並令亞洲資產承壓。股票將首當其沖受到影響(下跌10–30%),其次是外匯(下跌2–5%)和債券(信用利差擴大30–50個基點)。
保持投資、確保多元化並對沖波動性
我們的基準情景是中美將通過談判達成共識🫵🏼,亞洲風險資產依然受到該區域基本面穩健和全球經濟強勁的支持。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以及美國增加能源和農業等領域的出口以縮小雙邊貿易赤字,市場終將迎來雙贏格局📂。我們依然加碼全球和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在經濟擴張之際,金融市場可以抵禦當前的小幅貿易摩擦。去年朝鮮緊張局勢升溫就是一個很好的先例—市場最初受到負面消息的沖擊,之後風險消退🔫🦍,市場隨即出現反彈。
擔心貿易摩擦急劇升級的投資者可考慮通過以下頭寸,為投資組合提供對沖:加碼中國👜、減碼臺灣地區股票,因後者對IT和美國貿易的依賴度較高👨🦯;加碼印尼和泰國等東盟市場💄😫,因其對美國的敞口相對較少🈵;加碼日元、減碼紐元,前者將受益於避險需求👳🏼♀️,而後者則面臨國內利空;加碼黃金🦙,因其與股票的相關性很低且具有良好的避險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