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大連7月3日電(何凡 張邵博 劉亞飛)“我們將深化製造業開放🚞,深化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開放,穩步推進匯率形成機製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在大連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2019新領軍者年會上,中國再次發出堅定不移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的強音,引發與會者熱議👩🏿🦳,並期待在此過程中尋求合作的機遇與紅利。
在各個領域中,金融開放的穩步提速尤其令人關註📹。有跡象表明,我國下一步將在銀行👨🏿🔧、保險、證券、外匯💂🏿♀️、征信、信用評級、支付等方面推出並落實更多新舉措。多位與會專家表示🤽🏽,如此在金融業全領域的擴大開放,將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也向全世界釋放出明確信號:中國開放的步伐不僅不會停,且會不斷加快。
開放力度加大 掌控自變量影響
“事實上,中國自變量帶來的影響是最根本的。”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姜躍春向新華網記者表示🙍♂️,從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目標看,以開放促改革與以改革促開放同步進行🧑🏿🎨,螺旋促進🚴🏼。當前一些改革措施對照世界變化發展速度之快,還需有更大的開放空間。而從全球經濟趨勢演進的方向來看,以國際規則為主線的調整非常明顯,我國欲進一步加快與國際規則🧖🏽♂️、治理機製的對接配套,就需要持續優化製度性因素。所以從這兩個層面來講🧛🏽♀️,未來改革開放的力度、密度會不斷加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也表示👨👧👧,中國近期在金融領域的開放幾乎是全方位的🧝🏻♂️。一般把金融開放分成兩方面: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和資本項目的開放👩🦽。以往對資本項目的開放相對更謹慎一些,但是金融服務業的開放🤜🏼,包括銀行🟠、保險、投資銀行、評級機構、外國直接投資等,對中國經濟是有好處的,風險也相對比較有限。
他進一步說🏑,過去曾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外國金融機構到中國後會嚴重影響中國的金融穩定,這其實並不是必然的🧔🏻♂️🤔。原因就在於外國金融機構到中國設立金融機構後💇🏽♂️,就變成了中國的金融機構🔢🧑🏻🍳,只不過金融機構可以分成國有😚、民營和外資持有的而已。“至於有沒有風險🐲、會不會造成問題,依賴於我們的監管方向及是否有能力管住這些風險🥯🏄🏻♂️。而一般情況下🏄🏻,開放程度比較高的部門,風險也比較低🤵🏼♀️,效率會比較高⬇️。”
市場空間遼闊 外資看重新商機
多項數據顯示🧖🏿♂️,自去年金融業對外開放速度大幅提升以來,有更多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國家外匯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488億美元,跨境資本持續凈流入。中債登的數據顯示🤸🏼♀️,5月末境外機構債券托管余額超1.6萬億元🪚,連續6個月增持,並創年內單月最大增持規模。
“從1902年進入中國至今的花旗銀行👩🏿🦱,希望未來能在這裏再待200年。”在“塑造中國未來金融業”分論壇上,花旗銀行董事總經理🚣♀️、亞太區企業與投資銀行業務主管簡•梅茨格表示👝,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數十萬億美元的儲蓄資產🛸,這意味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中國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讓資產更好流動,促使整個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我們非常榮幸允許被進入到這個過程中,並且看到了極大的機會。”
正在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中國,其政策製定和效果也將不可避免地與國際相互影響👸🏻、形成互動,多元化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也是其中一例。2018年5月4日,大連商品交易所鐵礦石期貨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這是中國已上市運行期貨品種首次引入境外交易者。
大連商品交易所理事長李正強表示,大宗商品對外開放🤘🏿,是適應期貨和實體經濟高度關聯的內在需要。希望對外開放能讓中外交易者在中國市場上共同交易出一個以人民幣計價的大宗商品期貨價格,並帶動人民幣國際化。
同時,李正強稱🔏,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當企業獲得足夠的資金來源時,需要風險管理市場給實體企業在價格波動風險上提供管理工具和場所🍈,期待未來大連商品交易所可以成為全球重要的定價和風險管理中心。